合浦县中等职业学校2019年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日期:2019-12-14 作者:来源:合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阅读量:1548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调整为主线,改革为动力,质量为核心。以学校办学质量提升诊改工程建设为契机,从我校的实际出发,遵循市场及中等教育发展规律,贯彻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摆在突出的位置。巩固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培育新专业,重点发展特色专业,大大力发展与临沂及周边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专业。

二、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原则

1、遵循“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宗旨,重视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制订专业设置方案与申报新专业时充分听取地方人事、劳动等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2、坚持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专业建设,确保新上专业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

3、在学校专业整体规划、改造、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社会适应面广、就业率高、社会效益好、具有鲜明特色和明显优势的专业。

4、以学生出口(升学、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课程要素建设为基本建设单位,以加强教学条件配置为保障,提高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5、专业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专业建设必须与学校整体专业建设与发展及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相结合。

6、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新专业建设

北海作为广西旅游沿海开放城市,随着北海旅游业的发展,对烹饪食品加工人才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北海一个客家人久居的地方,地方民族饮食比较有名,但具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才相对缺乏,急需加快培养。因此,我校于2018年申报增设“民族风味食品加工与制作”专业,作为学校新专业建设,并作为学校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做强做大,建设成为学校重点扶持专业。增设“民族风味食品加工与制作”专业符合地方发展战略需求,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几年来,结合国家、省、校级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2018年的人才需求调查,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培训学前教师、电子商务等专业教师,为201912月申报新专业做好教师准备。

四、专业改造

在开办新专业的同时,根据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以及学生求学的需要,充分汲取先进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按照自治区得点学校通行的惯例并结合当地实际,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改造学校现有的专业,重点打造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形成我校建设水平一流的品牌专业,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1、开展企业调研,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开展新一轮专业改革。

全校所有专业,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专业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对具体专业开展诊断,通过毕业生就业调查,企业问卷调研等方法,分析专业建设现状,找出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改进打下调查基础。组织各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到企业开展调研,编制出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根据国家专业建设标准,修订9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专业课程设置,保证培养的毕业生符合社会市场要求。

2、改造老专业,力求劣势专业更具有招生吸引力。

我校现有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音乐是劣势专业。近三年来招生规模跟不上,在校生较少。在近十年的教学和师资队伍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一定优势,但是,虽然近年来二个专业社会影响力不大,吸引力不强,学生报读率却很低,因此,必须用现代的知识、技术与理论改造、提升这二个传统专业,特别是音乐专业,要加强民族文化课程设置,保证地方民族文化项目粤剧能传承发展,对其加以拓展和改造,增设和改变专业方向,使这一专业的辐射面更广,方向更宽。毕业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

3、积极进行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造:

传统专业的改造要紧紧围绕课程设置来进行,这是专业改造专业建设的基础。

(1)优化课程结构,不断淘汰落后课程,在充分吸取国际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教师个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内容先进、学术含量高、社会适应性强的新课程;根据学生的出口需要,推出有用、有效且对学生升学、就业、出国有直接帮助的各类课程。

(2)改进课程教学内容

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同时,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不断进行清理与重建,删除陈旧、过时的知识,不断补充、增加新知识、新内容。

3)继续实施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为打造专业建设,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2019年计划在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会计、民族风味食品加工与制作专业建设优秀课程4门,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精品课1

五、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1、加强管理

严格规章制度,完备档案建设与管理,使我校的专业建设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道路。

2、拓宽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培植新专业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及时了解人才市场情况,及早着手,认真筹备,为新上专业建设做好准备。要充分用好学校拨付的专业开办经费,专项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新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因此都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专业要注意学科梯队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新专业要加大人才引进、培养的力度。同时,加大外聘课程的引进力度,确保每个专业有12门课程高级讲师开出。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计划培养学校各师2人,骨干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12人,引进兼职教师2人。

4、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

培养模式改革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根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一个专业的纲领性文件,既要相对稳定,又要不断调整,要积极应对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挑战,紧跟时代步伐,适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强化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5、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根据“有用、有效、先进”的原则,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含择业、创业、升学、留学)需要为基本依据,主动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大众化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吸纳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科学确定专业课程体系,按要素进行单门课程建设。

(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通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实践、实习、升学、就业等)三个阶段进行人才培养的要求,借区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内容和方法,逐个专业进行课程设置的调整、清理与重构,建成具有鲜明区域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2)单门课程建设。集中学校的人、财、物,紧紧围绕课程要素进行系统配置,使课程建设成为全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使每门课程的每个要素都是达到合格及以上要求,实现课程要素设计、要素配置、要素测量与评估的标准化建设。在全面合格的基础上,形成合格、优秀、精品三级课程体系。